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



创意让故宫文化走进生活

作家: 据新华社 - 发表于: 2018å¹´06月21æ—¥ | ENG (English)

创意让故宫文化走进生活

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当人们谈起故宫,不再只有威严肃穆的三大殿,还有“萌萌哒”的雍正,被誉为皇帝同款的“朝珠耳机”,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纪录片,《韩熙载夜宴图》的APP……

威严与活泼,传统与现代,民族与世界,就这样和谐地集于中国北京故宫一身,让这座将近600岁的紫禁城、90多岁的故宫博物院,如此鲜活地走进我们的视野,如此亲切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。

生于北京的摄影师吕阳,是“故宫迷”。过去10年,35岁的他几乎每周都去故宫拍照。他不仅对故宫的建筑和展品如数家珍,还经常志愿为外国游客讲解故宫历史和文物。在吕阳的影响下,他5岁的女儿似乎也迷上了故宫,喜欢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游戏,喜欢听吕阳讲故宫的故事。吕阳最大的感受是“故宫的创意让传统文化开始亲近大众”。

è¿‘600岁的故宫近年来活跃起来,成为了全民网红。而自称“看门人”“讲解员”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一路走红。自2012年接手故宫以来,他便身体力行地拉近故宫与大众的距离。

故宫是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,也是世界收藏中国文物最多、来访观众最多的博物馆。“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吗?!”单霁翔说,“如果你的馆舍宏大,但70%的范围却竖着观众止步的牌子,如果你的藏品多,但99%的并没有展出,如果说你的观众多,但观众进来却目不斜视地往前走,并没有看任何展览,这就不是观众真正喜欢的博物馆。”

6年前,故宫的开放面积仅占紫禁城的30%,2016年,这一数字达到了76%。故宫午门雁翅楼2800平方米的建筑,曾经作为库房而大门紧锁,现在成了迎接世界各国珍贵文物的展厅。2017年以来,故宫在雁翅楼举办了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,来自法国的18世纪珍宝展,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展。到2018年底故宫开放面积预计可达80%。到2020年,85%的紫禁城将对观众开放。

不仅如此,人们还感受到故宫变得“立体”了,更加“有血有肉”了,八方赞誉纷至沓来。

故宫建立了20个观景平台,人们可以登高具体地看古建筑的构造,看上面的彩绘。故宫还开放了城墙,人们沿着城墙走过去,可以俯瞰紫禁城,还能在角楼里欣赏25分钟的VR短片,了解怎样不用一根钉子,仅靠上万块木头就能把三重檐、七十二条脊的建筑造好。

“千万别买我们的东西,太漂亮了容易弄丢。”这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一段演讲视频里幽默风趣的话语。设想一下,你的日常也能与故宫这样亲密接触:清晨起床,你先用四方罍样式的茶器泡了壶茶,随手撕下《故宫日历》上过去的一页;中午,你边用故宫筷子吃着饭,边用朝珠耳机听音乐;午后纳凉,你穿上如意凉拖,用“朕亦甚想你”的扇子扇来习习凉风……故宫博物院运用多种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,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,把文化资源真正地融入人们的生活。

社交平台上,走高端严肃路线的“故宫博物院”拥有256万粉丝,账号主体为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的主打卖萌风的“故宫淘宝”微博账号也拥有74万支持者。网购平台上,主营故宫文化创意产品、以“来自故宫的礼物”为宣传语的淘宝店铺,已拥有103万粉丝。除了具体的产品,还有虚拟现实体验、数字化微信平台、“胤禛美人图”“每日故宫”等多款APP。

研发这些的新媒体团队,由一群年轻人组成。他们曾拿着一个项目给单霁翔审核,是为孩子开发的游戏《皇帝的一天》。单霁翔体验了一把后发现:“皇帝也是蛮拼的,早晨不到5点就得起床,不给吃饭。背四书五经背一个半小时,还是不给吃饭。换身衣服,去给皇太后请安,之后还要去冰冷的乾清宫上早朝。折腾俩钟头以后,回来才能吃饭。一天还只能吃两顿饭,每顿饭只有七成饱。吃完饭,还得学语文学骑马射箭,学到下午4点钟才能玩一会儿。所以做什么都得努力啊。”